雨水沖淡啤酒熱,消費需求要把握

2015-07-24 08:25  中國酒業(yè)新聞  佳釀網(wǎng)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頻繁的雨水天,破壞了不少夏令產品的產銷節(jié)奏,啤酒亦不能幸免。記者昨走訪發(fā)現(xiàn),受天氣影響,今夏義烏啤酒的生意較往年差了不少,一些商家直呼酒市“患了感冒”。不過好在高溫天馬上將殺回,“啤酒指數(shù)”有望被快速拉升。

【超市小販】一到下雨天,冷柜總是滿滿的

前天傍晚,義烏長春小區(qū)的夜市因為雨水失去了不少客流。夜市邊上秀文超市的老板葉師傅,對這樣的場景已習以為常。

“下雨天,啤酒、飲料都賣不動,冷柜總是滿滿的,并不需要補貨。”由于小本經(jīng)營,葉師傅充分利用空間,在店門口放置了四只冷柜。其中一只專門冷藏各類啤酒,有瓶裝的,也有聽裝的。顧客們可以根據(jù)自身喜好,選擇喜歡的包裝。

葉師傅說,往年7月,氣溫早已蹭蹭直上,啤酒生意好得不得了,每天要往冰柜里補1~2次的貨。今年,本是啤酒旺季的7月,生意卻被雨水沖刷得一干二凈。

“賣得最好的雪花啤酒,以往旺季一天可賣10多箱,今年一般只能賣六七箱。要是下雨,銷量更少。”同樣經(jīng)營小超市的吳師傅說,6月底,義烏曾迎來了短暫的高溫天氣,啤酒銷量迅猛上升,供貨商來不及送貨。但進入7月,尤其是三伏天以來,臺風、強對流天氣等帶來的暴雨,令啤酒生意旺季不旺。

因天氣而錯失商機的除了超市小老板,還有夜市大排檔的商家。“酒水飲料是夜宵店的利潤大頭,天氣不熱,啤酒賣不動,業(yè)績也做不上去。”長春夜市一家大排檔老板介紹,夏天是夜宵旺季,一個晚上的生意,有時抵過冬季的兩三天。今年生意受影響明顯,吃了午飯,睡個午覺,再來準備開張也不遲。

這段時間,長春夜市不少路段在施工。一些大排檔商家稱,施工對生意有一定影響,但由于客流量有限,受影響程度沒想象中大。

【送貨小哥】以前下班宵夜,而今準備晚飯

啤酒銷量是增是減,副食批發(fā)店的送貨小哥劉升華一清二楚。昨天下午,他和同伴一起開著一輛全順牌貨車來到長春小區(qū),為一家小型超市送貨。

“方便面、面包、餅干等零食賣得相對較好,啤酒、飲料的生意不大好。”劉升華說,車上的啤酒下雨時連一半都銷不完。

老家在江西的他,在義烏做副食、酒水批發(fā)配送已四五年。他提到,啤酒旺季為每年的6~10月,尤以7、8、9月最旺。與往年大熱天相比,今年7月的啤酒生意下降了1/3左右。

劉升華說了一件事,來證明今年啤酒的生意有多淡:“啤酒是夏季超市配送的重點產品,往年一天跑兩三趟才能滿足超市的需求,回到家常常已是晚上八九點,甚至更遲,吃個宵夜再睡覺剛剛好。但今年,一趟貨送完,下午三四點就可以歇工了,回家剛好可以給老婆孩子準備晚飯。”他擔心,生意再這樣慘淡下去,就得回老家了。

義烏市場上的啤酒批發(fā)相當一部分集中在副食品市場。接連不斷的雨水天氣,令這里的經(jīng)營戶同樣面臨著“旺季不旺”的困境。

“啤酒跑量不大。”酒水商老錢介紹,啤酒基本靠薄利多銷,沒有量就沒有利。他告訴記者,作為一種消暑解渴的飲料,啤酒的生產和消費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特征,進入三伏天之后的夏季,是啤酒生產和消費的高峰期,氣溫越高,啤酒就越有市場。反之,雨水天越多,銷量就越受影響。老錢還提到,啤酒消費分為室內和室外兩個場所。室內以易拉罐等中高端產品為主,要是趕上世界杯、奧運會等運動年,室內銷量會大增;室外以大排檔、夜宵消費居多,中低端產品為主,很容易受到陰雨天氣影響。

【行業(yè)小探】啤酒行業(yè)開始進入負增長時代

啤酒行情的下滑,并非今年才出現(xiàn)。一些啤酒商稱,早在去年,大家就感受到了些許寒意。

統(tǒng)計顯示,經(jīng)過多年高速擴張的國內啤酒業(yè),在2013年產量成功突破5000萬千升之后,由盛轉衰,2014年產量達到4921.9萬千升,同比下降0.96%,出現(xiàn)24年來中國啤酒產量的首次年度負增長。

其中,在2014年下半年,啤酒業(yè)出現(xiàn)連續(xù)6月單月產量同比持續(xù)下滑的現(xiàn)象;前三季度啤酒行業(yè)銷量增速降至3%左右;行業(yè)銷量8~9月甚至出現(xiàn)15%的下滑;第三季度產銷增速從上半年的6.2%降至1.7%,“旺季不旺”成為啤酒行業(yè)主要趨勢。

對此,業(yè)內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于“天氣比較異常”和“消費環(huán)境不景氣”。一些商家稱,啤酒行業(yè)形勢好的時候看不出天氣影響多大,市場低迷的時候則凸顯出來。另外,啤酒行業(yè)增幅變化與大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三公”消費受限政策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去年開始傳導到啤酒業(y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如今的啤酒銷售,大多走薄利多銷的鋪貨方式。目前,中國人均啤酒消費量達34.2升/年,已經(jīng)略高于約33升/年的世界平均水平。整體啤酒的消費量也位居全球第一,遙遙領先于二三名,但其主要競爭優(yōu)勢在于拼量,利潤較低。據(jù)悉,國內啤酒業(yè)的利潤率一直受到許多行業(yè)人士的不滿,特別對于中低端產業(yè)來說,甚至是一瓶酒賺一分錢。因此,在啤酒業(yè)內流傳著一句笑話,做啤酒就是做農民,永遠看天吃飯,一是看溫度,二是看原材料成本。

“現(xiàn)在啤酒品牌多,中低檔啤酒競爭尤其激烈,大家都在搶占市場。另外,國產啤酒還要面對進口啤酒涌入帶來的沖擊。”老錢說。

【后市展望】氣溫將攀升,啤酒指數(shù)或上升

記者登錄義烏氣象局網(wǎng)站發(fā)現(xiàn),昨天義烏本地最高氣溫為32℃。未來一周,雨水天氣有望結束,最高氣溫將在33℃~36℃之間。

“氣溫升高后,啤酒的銷量有望上升。”劉升華對8月的行情充滿期待。

國際上,反映啤酒銷量與溫度的關系,有一種專門的啤酒指數(shù)。啤酒氣象指數(shù)最早起源于歐洲,不少國家根據(jù)主要影響人們喝啤酒的氣象因素(溫度、濕度)研究出啤酒指數(shù),以便正確引導市民啤酒消費,指導啤酒商家銷售。通常在寒冷干燥季節(jié),應少喝啤酒且盡量喝些常溫或稍加熱啤酒;濕熱天氣飲用冰鎮(zhèn)啤酒備感舒適;而干熱天氣時,啤酒可作為一種極好的防暑降溫飲品。

在日本,氣象服務公司對啤酒銷售情況做了周密的調查分析后得出的結論是,當氣溫達22℃以上時,氣溫每上升1℃,啤酒銷售量日增200萬瓶;達25℃后,銷售量猛增;但達到某一臨界點后,隨著氣溫上升,銷售量反而下降。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氣象人員便研制出啤酒指數(shù),為商家經(jīng)銷和人們合理飲用啤酒提供了依據(jù)。

而在德國,每當平均氣溫超過22℃時,啤酒就開始暢銷,氣溫每上升1℃,大瓶裝的啤酒就會每天多銷230萬瓶;氣溫在30℃以上時,每上升1℃,全國啤酒銷量再增加100萬瓶。

在中國,啤酒指數(shù)分為5級,一般級數(shù)越高,越適合飲用啤酒,級別的高低與天氣有關。

一些商家樂觀預測,等氣溫回暖后,啤酒銷量有望快速上升,啤酒指數(shù)級別也會越來越高。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啤酒銷量受影響,與天氣并沒有必然的影響。比如,冰島也有啤酒廠,且國內人均啤酒消費量最大的城市是哈爾濱。由此可看出,天氣因素影響只是短期的,深層次原因還是消費需求的變化。

預計今后消費者的需求將向深層次轉變,從喝飽到喝好,啤酒企業(yè)也要從消費者需求出發(fā),從追求市場份額到追求發(fā)展質量。

    關鍵詞:啤酒 消費市場 天氣  來源:浙中新報  馮俊江
    商業(y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