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方便面、啤酒被越來越挑剔的胃口拋棄,人們找了個好由頭——消費升級。但現(xiàn)實卻毫不留情地告訴人們,風水輪流轉的市場規(guī)律是客觀存在的,F(xiàn)在,方便面、啤酒、榨菜、二鍋頭……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低價消費品卷土重來,行業(yè)公司賺得盆滿缽滿。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本站
廉價消費品股價大漲
8月27日晚間,康師傅控股(00322,HK)公布了一份漂亮的半年報。2018年上半年,集團收益309.96億元,同比增長8.5%;歸母凈利潤13.06億元,同比增長86.59%。其中,方便面銷售額達111.34億元,同比增長8.4%。
此前,康師傅的主要競爭對手統(tǒng)一已搶先一步發(fā)布捷報。上半年,統(tǒng)一企業(yè)中國(00220,HK)收入同比增長6%,達到112.24億元;歸母凈利潤7.14億元,同比增長25.4%。其中,方便面業(yè)務收益41.52億元,同比增長8%。
再對比此前“消費升級”時的情況吧。2013年~2015年,康師傅控股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為667.06億元、626.46億元、591.10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4.91億元、24.51億元、16.65億元,三年來營收下滑了11.39%,利潤下滑了33.16%。
“面條啤酒,越吃越有。”吃著泡面,就著榨菜,喝著便宜的啤酒、二鍋頭,這樣的畫面,美不美?
今年,泡面搭檔們的業(yè)績也確實不錯。
華潤啤酒和重慶啤酒的營收和凈利均有不同程度上漲,而生產二鍋頭的順鑫農業(yè)上半年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72.33億元,同比增長10.45%;涪陵榨菜上半年營收10.64億元,同比增長34.11%。在股價表現(xiàn)上,這四只個股今年來(截至8月28日收盤)漲幅分別為25.18%、30.61%、126.08%、55.54%。
如果說,對啤酒企業(yè)的股價上漲,大家還可以理解成是受到了足球世界杯的影響,那涪陵榨菜和順鑫農業(yè)股價的大漲,則讓不少人意識到,消費降級可能真的來臨了。
另一頭,作為城市白領的標配、消費升級的代表,位于商圈旺鋪的星巴克,日子開始不好過了。7月底,星巴克發(fā)布的2018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中國/亞太區(qū)營運利潤率同比下降7.6個百分點。中國區(qū)門店同店銷售同比下降2%,這是星巴克一直寄予厚望的中國市場9年來的首次下降。
健身房的生意不好做了,朋友圈里曬名牌的少了,“榨菜就著二鍋頭,騎上摩拜遛一遛”成為一種潮流。
專家:消費分層是必然
華泰證券研究報告指出,消費降級現(xiàn)象的一個原因是提前消費,當消費水平超出消費能力,其他產品消費必將受到擠壓。
8月20日央行發(fā)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末,信用卡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到756.67億元,與2014年末的357.64億元相比已經翻番,而2010年末這一數據僅為76.86億元。也就是說,短短七年半,這個數字增長了近9倍。
那么,消費真的降級了嗎?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發(fā)布的《2018年上半年旅游經濟主要數據報告》顯示,上半年國內旅游人數28.26億人次,同比增長11.4%;國內旅游收入2.45萬億元,同比增長12.5%。與此同時,一些奢侈品、化妝品集團業(yè)績保持雙位數增長。
由此可見,消費降級其實只是部分群體消費結構的變化。
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近幾年出現(xiàn)了明顯變化,食品煙酒、衣著等生活必需品消費的比重逐年走低,交通通信、家具、家電、教育文娛、醫(yī)療保健等耐用品和服務類消費比重不斷攀升。有分析指出,部分群體的“消費降級”主要原因在于,隨著居住、汽車、教育、文化娛樂等方面支出的增多,在總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對生活必需品消費的壓縮,體現(xiàn)出的是消費結構的調整。
中國食品產業(yè)分析師朱丹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消費已經從以前的高端、中端、低端裂變成為六個層級,即超高端、高端、中高端、中端、中低端、低端。六個不同層級的人群,在不同的場景以及不同的時間,他們的消費思維以及消費行為有不同變化。從產業(yè)端結合消費端來看,整個消費的分層是必然的。
記者注意到,在現(xiàn)實生活中,消費升級與消費降級現(xiàn)象并存。同一個地區(qū)的消費者既可能“趨低消費”,也可能“趨優(yōu)消費”。比如在較為平價的優(yōu)衣庫購物、在便利店吃速食、在家吃泡面,同時也可能花較多的錢買一個愛馬仕的包,買高級化妝品等。此外,一線城市的消費降級,對三四線城市來說有可能是消費升級。對于去餐廳吃飯的消費者來說,吃方便面可能是消費降級,對于從吃“康帥傅”到吃“康師傅”的消費者來說,可能完成了消費升級。
有觀點認為,消費降級不是消費升級的對立面,因為消費者將來對產品會有更高的要求,不愿意為品牌的高溢價買單,消費觀會逐漸趨向成熟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