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并不能算是釀酒里面應用最廣泛的原料,畢竟世界上適合生長葡萄的緯度有限。一般是在南北緯38-53度的溫帶地區(qū)最適合生長。所以世界上最廣泛用于釀酒的原料是糧食:土豆、大麥、大米、高粱和玉米。各種以淀粉為基礎的糧食才是最適合釀酒的的作物,因為有人的地方就得有糧食,有糧食就可以釀糧食酒。
酒精類飲料分兩大類:糧食酒和果酒。在水果中,葡萄才能說是最適合釀酒。這也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地理、葡萄本身品種和構成、歷史、文化、宗教,甚至近代市場全球標準化和貿易國際化的形成都有重大影響。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葡萄本身就非常適合釀酒:首先,葡萄的果皮較薄,并帶有發(fā)酵需要的酵母菌。水分和糖分適中,自身擠壓就可以促進果糖轉換酒精的過程。早在公元前1700年前,埃及人就將完整的葡萄酒釀造流程刻畫在石壁上。傳說早在公元前幾千年,小亞細亞地區(qū)的波斯人就已經開始飲用葡萄酒了。
而葡萄本身生長在地中海這個人類早期文明搖籃周圍對它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希臘人從埃及人手中學會了葡萄酒釀造技術后,隨著航海,發(fā)展到西歐最早的希臘殖民地馬賽和西西里島。羅馬帝國各地殖民者種植葡萄和對葡萄酒的喜愛奠定了葡萄酒在環(huán)地中海地區(qū)特別是西歐的飲料統(tǒng)治地位,那個時代因為飲用水源安全堪憂,羅馬貴族把葡萄酒和水混合當作是日常主要飲用水源。后來的基督教文明,因為使用葡萄酒作為基督的血實施彌撒,所有修道院都會種植葡萄釀造葡萄酒,修道士們對現在勃艮第的葡萄種植做出了卓越貢獻。在歐洲文明氛圍里葡萄酒是比茶對中華文明更加具有象征意義和文化符號的東西。
這是歷史溯源,從地理上來說,現代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這些羅馬帝國的行省都擁有非常適合種植葡萄的氣候,而法德邊界也成為葡萄酒和啤酒的分界線。
從葡萄本身來說,葡萄對土地要求并不是很高,越是貧瘠的土地越會出產好的葡萄酒,這是在種植上非常神奇的一點。其他的水果雖然可能現在看可能成本要比出產葡萄酒要低(比如法國蘋果酒cidre,蘋果白蘭地calvados都較用葡萄釀造同樣的酒種便宜),但是堅硬的果肉和難以壓榨的特點,出產時間過早與農忙期重合,產區(qū)較小無法像葡萄一樣廣泛量產導致它們都不能和葡萄酒競爭。
而且葡萄本身亞種非常的多,適合釀酒的歐洲葡萄屬vitis vinifera,并在美洲葡萄屬上嫁接的現代釀酒亞種有兩三千種特點都非常鮮明,可以適合各種氣候和各種收割要求,口味差別也非常大。
這也是葡萄酒最有優(yōu)勢的一點,可以非常鮮明的反應葡萄種植地區(qū)的風土也就是terroir 的觀念。導致葡萄酒大部分可以標記年份,使得葡萄酒的多樣性有無限的可能性,吸引了無數葡萄酒愛好者對其研究。而且葡萄經過幾千年的釀造,釀造方法和種類有了非常多的選擇,白葡萄酒,紅葡萄酒,桃紅葡萄酒只是干型靜態(tài)葡萄酒基礎,還有起泡酒、加強型葡萄酒、葡萄利口酒,通過霉菌感染、晾曬、冰凍、蒸騰各種效果得到的風味各異的甜型葡萄酒,蒸餾型葡萄酒等等實在是數不勝數。
最后要說一下市場全球化和商業(yè)國際化。感謝英國人,將波爾多的聲譽遠播世界,導致波爾多的葡萄品種在全球合適的地區(qū) 都有種植成為國際化葡萄品種,在歐洲文化和現代科技在全球化的過程中,葡萄酒這個歐洲人的釀酒習慣也迅速成為風潮和時尚,成為世界追捧的飲酒文化:度數低、價格高、文化含量大、選擇多、健康等等因素成為最適合現代人類消費的酒類(特別是餐桌和高檔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