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wǎng) > 酒文化 > 酒生活 >

酒文化典故:以茶代酒

2018-08-21 11:11  中國酒業(yè)新聞  佳釀網(wǎng)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不想喝酒而又難卻盛情,就用茶來代替酒。這是不勝酒力者而所行的禮節(jié),這個成語來自三國東吳的末代國王孫皓。

根據(jù)三國時期的《三國志》記載:吳國君主孫皓“密賜茶荼以代酒”,為“以茶代酒”之典故。公元252年,吳太祖孫權(quán)病死,傳位于子孫亮,后宮廷政變,孫亮之兄孫休上臺。孫休臨終時,遺詔兒子做接班人,任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為“顧命大臣”,輔佐幼主。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本站

兩位“顧命大臣”嫌孫休兒子太小,改立23歲的“長君”孫皓為帝。孫皓初立時,撫恤人民、開倉賑貧,后變得專橫殘暴、終日沉浸于酒色從而民心喪盡。孫皓好酒,經(jīng)常擺酒設(shè)宴,要群臣作陪。他的酒宴有一個規(guī)矩:每人以7升為限,不管會不會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須見底。群臣中有個人叫韋曜,酒量只有二升。韋曜原是孫皓的父親南陽王孫和的老師,故孫皓對韋曜格外照顧?此炔粍恿,就悄悄換上茶,讓他“以茶代酒”,不至于因喝不下酒難堪。

可惜,耿直磊落的韋曜碰到的是個嗜酒如命,貪圖享受的平庸幼稚糊涂之主。孫皓竟把宴會演變成了“過家家”,“皓每于會,因酒酣,輒令侍臣嘲虐公卿,以為笑樂。”韋曜認為這樣下去,“外相毀傷,內(nèi)長尤恨”,徹底墮落的孫皓不聽韋曜的勸阻,最終,引起孫皓對他的厭惡把他打入天牢,不久被處死。

韋曜是孫皓的父親南陽王孫和的老師,也就是“太傅”,所以地位就特殊了,加之當時韋曜正奉命寫孫和傳,孫皓還指望著他在文中美言自己幾句,當然也不想看他一個人喝不下酒攪了大家的興,就偷偷使出這”以茶代酒”的一招。

可是韋曜竟要批評孫皓,說他在酒席上總是“令侍臣嘲謔公卿,以為笑樂”。

公元273年孫皓把韋曜投入大獄,不久殺了他。280年,吳國為西晉所滅,孫皓也做了俘虜,被遣送到了洛陽,受封的爵位是“歸命侯”,孫皓最終四年后于病故洛陽,時年42歲,孫皓可以說是以酒誤國,但是卻留下了一個”以茶代酒”的典故。

中華民族是禮義之邦,每逢宴飲,不善飲酒或不勝酒力者,說一句“以茶代酒”,盡了禮數(shù),又擺脫了飲酒。

    關(guān)鍵詞:酒生活 酒文化  來源:中國酒志網(wǎng)  佚名
    商業(y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