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則相關(guān)新聞進入酒說(微信號jiushuo99)記者的視野:
1、美國東部時間4月7日,哈佛中國論壇暨“哈佛中國論壇·青花汾酒之夜”在哈佛大學正式開幕,本屆論壇以“凝聚時代力量”為主題,汾酒集團與華為、中國電信等企業(yè)共同作為論壇的官方合作伙伴,青花汾酒以“中國品質(zhì)旗手”的身份成為本次論壇的指定用酒;
2、4 月12日,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辦近一周年之際,“一帶一路”貿(mào)易投資論壇在北京舉行。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常務(wù)副總經(jīng)理王洪波受邀出席論壇,并參與論壇議程探討。歡迎晚宴上,濃香國酒國窖1573以文化架設(shè)國與國、民于民之間相通的橋梁;
3、4月19日,五糧液于新加坡唐人街開設(shè)的專賣店正式開業(yè)。該專賣店直接展示銷售五糧液產(chǎn)品,并以此為窗口在新加坡傳播推廣五糧液和中國的優(yōu)秀白酒文化;
4、近日,在美國紐約舉行的“美國終極烈酒挑戰(zhàn)賽”(ULTIMATE SPIRITS CHALLENGE)落下了帷幕。作為獨立酒種參賽,中國白酒共有50多款被選送:其中,劍南春以97分(滿分100)的好成績榮獲最高獎“主席獎杯”,包括茅臺飛天、金門高粱等8家白酒品牌,獲“最終決賽入圍獎”(FINALIST)……
半個月的時間里,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汾酒……中國白酒刷遍國際“朋友圈”!
咫尺天涯?
國際化進程依舊任重道遠
雖然看起來,中國白酒已經(jīng)蜚聲國際,但其實中國白酒國際化的形勢并沒有看起來這樣“光鮮美好”。誠然,中國白酒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國內(nèi)國際各種場合成為中國對外的重要名片,也在各種國際比賽中捧回一座座獎杯。但值得注意的是:聲量并不等于銷量,或許各大名酒企營造出來的火熱氛圍已經(jīng)無意間快要掩蓋真實的落地與銷售狀況了。
真正走向全面國際化,中國白酒還存在瓶頸與困難。
首先,正如中國酒業(yè)協(xié)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所言:最大的隱患是我們當時加入世貿(mào)的時候,由于中國的酒類產(chǎn)品作為普通食品,沒有列到WTO多邊談判的框架當中。中國白酒未來走出去,無論走到哪一個國家和地區(qū),只能去雙邊談判解決,在多邊談判的框架內(nèi),我們沒有途徑。在法律層面,中國的酒類和國外的酒類是特殊和普通之間的差異,國外的酒到中國一律綠燈。我們是普通,到了我們家暢通無阻,到了人家家步履維艱,層層關(guān)卡,這就是我們白酒目前所處的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
其次,因為釀造方式、釀造標準的不同,國外對于中國白酒的認知不盡準確,如何制定符合傳統(tǒng)、適合國際市場的相關(guān)標準,讓白酒與洋酒在國際市場上并駕齊驅(qū)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還有,中國白酒進入國際消費市場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是直面“喝酒的人”,這些人是擁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消費習慣的國外消費者,他們對于中國白酒的認知直接影響著白酒在國際上的接受度。消除或者說跨越這種“隔閡”是中國白酒國際化的重要“門檻”。
最后,中國白酒畢竟是要“喝”的,這就涉及到口感等接受度問題。在網(wǎng)絡(luò)上經(jīng)?吹竭@樣的測試:讓不同國家的人品嘗中國的零食、小吃以及白酒,往往是中國的普通食品一下子就能俘獲外國消費者,但是輪到中國白酒時(被品嘗的往往也是名酒)卻是被辣到“懷疑人生”、一時間難以適應(yīng)的場景。
無論是國際貿(mào)易層面、標準化層面還是文化以及口感的接受度層面,都是中國白酒國際化長期存在的問題,這也成為中國白酒的巨大國際聲量難以完全轉(zhuǎn)化為銷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