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你為什么會去刷朋友圈、微博?為什么沒事也要逛淘寶瀏覽寶貝?
我們在網上的各種行為背后都隱藏著動機,尤其是在社交媒體上,朋友、家人在極大程度上影響我們點擊、分享和點贊的行為。最新一個調查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該調查結果涵蓋了人們相互影響與回應的方式,花費在網上的時間,以及所做的購買決策。分析這個結果很有意思,相信做市場的你了解一下也有好處。
你能否運用本文中提到的 tips 到你的社會化營銷戰(zhàn)略中呢?那就趕快閱讀下文,看看這個研究都做了什么吧。
1、社交媒體中人際交往的潛規(guī)則
現實生活的友情和社交媒體中的友情,它們是否遵循同一套人際交往的規(guī)則?
來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 Erin Bryant 和 Jennifer Marmo 為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2012 年在 Facebook 上做了一個研究。研究對象是六個焦點小組的年輕人,讓他們針對社交媒體中人際交往的規(guī)則進行頭腦風暴。
最終他們想出了 36 條,然后拿這 36 條規(guī)則評估另外 600 個年齡介于 18~52 歲的 Facebook 用戶,其中 13 條的正確性得到了驗證?吹竭@里你也許還是一頭霧水,到底什么是人際交往的規(guī)則?請看下文:
如果在這個人的消息下面回復,我會期待他做出回應。
我不能說出任何不尊重的話。
我自己發(fā)布消息時要考慮到,它會對看到消息的人與我的關系產生什么負面影響。
如果這個人刪了他的某條消息,我不應該再把它轉發(fā)出來。
我應該通過其他方式而不是 Facebook 來聯系這個人。
我應該對這個人呈現自己積極而誠實的一面。
我不能讓跟這個人在 Facebook 上的溝通妨礙到自己完成工作。
如果某條消息會得到這個人的反對,那么我不應該把它發(fā)出來。
我應該用最基礎的常識跟這個人交流。
發(fā)布消息前,我應該考慮到它可能對這個人的事業(yè)軌跡產生的負面影響。
我應該通過其他方式而不是 Facebook 來給這個人發(fā)生日祝福。
如果我想在照片上標記某人,我應該注意維護他的形象。
我不應該在這個人的主頁上深入挖掘太多信息。
(不幸未能入圍的第 14 條規(guī)則是:我應該意識到,這個人發(fā)布關于我的消息,會在現實生活中給我?guī)硎裁从绊憽?
在這次研究過程中有一項很有意思:要求參與調查的人判斷,這些規(guī)則會被自己應用在親密朋友、普通朋友還是泛泛之交上。從結果看來,人們對親密朋友和泛泛之交的差別對待大大出乎我們意料。
與維持人際關系相關的規(guī)則(例如在社交網絡上公開說句簡單的“生日快樂”,參照規(guī)則 11),最常被用于泛泛之交,而這些規(guī)則對親密朋友則很少用。對此,Bryant 作了如下解釋:在我們聯系親密朋友的眾多手段中,Facebook 之類的社交網站僅僅是其中的一種,但它可能是我們聯系點頭之交的唯一手段。
這對做市場的你意味著什么?
這個研究的關鍵點在于互利互惠的重要性。第一條規(guī)則中就提到了人們期待他人的回應,把它應用在社會化營銷上,這就意味著對用戶的消息或評論做出回應。
另外,人們會區(qū)別對待不同親密程度的朋友,這個研究結果也影響著我們做市場策略。下面我們將對三種親密程度的朋友做出定義:
親密朋友,就是學生時代會把他們當做最好朋友的那一類人
普通朋友,就是會在線下一起閑逛但不會進一步發(fā)展的那一類人
泛泛之交,就是跟他打過照面,卻沒有日常性的交流的一類人
對于市場人而言,產品主頁的粉絲基本上屬于第 3 類,泛泛之交。如上文所說,與維持人際關系相關的規(guī)則最常被用于這類人,比如對用戶在社區(qū)里的逐步成長表示關心,回復用戶的評論,轉發(fā)積極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