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業(yè)評論 >

“產區(qū)”將是白酒品牌價值構建的重要支點

2016-04-25 10:06  中國酒業(yè)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2016年4月17-19日,受邀參加了中國酒業(yè)協(xié)會名酒收藏委員會的的年會和蘇酒集團“洋河漢酒封藏大典”,期間深度參觀了洋河酒廠,深切的感悟是:藍色經典的成功,是時尚定位、營銷創(chuàng)新的成功,但更是文化傳承、產區(qū)風土的成功。這里重點談一下產區(qū)和品牌之間的關系。

先說一下大產區(qū)的概念。業(yè)內有觀點認為:中國名優(yōu)白酒的分布主要的是兩大名酒帶,長江名酒帶和黃淮名酒帶;白酒的上一個黃金10年主要是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長江名酒帶造就的,正在開啟的下一個白銀10年很有可能是以洋河、古井為代表的淮河名酒帶引領;從2015年白酒上市公司年報看,的確有這種跡象。但是參觀過洋河后,我對這個觀點有所修正,過去真不知道洋河、雙溝兩大名酒廠地處黃河故道上。

所以當代中國名優(yōu)白酒的發(fā)展和未來趨勢,個人更認為應該劃分為三大名酒帶:首先是以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甚至劍南春、全興、沱牌等為代表的長江名酒帶,產區(qū)品牌被定位為“國酒金三角”,產品風格是“幽雅醇厚”,主流香型是多糧/單糧濃香型、醬香型;其次是以洋河、古井、雙溝、宋河、口子窖、甚至迎駕等為代表的淮河名酒帶,產品風格是“淡雅綿柔”,主流香型是濃香型、兼香型;實際上,還有一個名酒帶應該被獨立關注,那就是以汾酒、寶豐、河套、仰韶等為代表的黃河名酒帶,實際上從黃河上游到下游,正在串起顆顆名優(yōu)白酒的明珠,比如青海的互助青稞酒、甘肅的金徽酒、內蒙的河套酒、山西的汾酒、河南的寶豐酒/仰韶酒、山東的景芝酒/扳倒井、甚至河北的衡水,產品風格是“清雅綿甜”,主流香型是清香型、老五甑濃香型。特別是上個月去了巴彥淖爾,也才知道河套過去也是清香型,不過比較早的創(chuàng)新成功了北方濃香型,也能明顯得感覺的草原濃香與其他產區(qū)的差別。

長江、淮河、黃河諸此等等,不同產區(qū)不同香型,不同風土不同風格,即使同一香型(比如濃香型)也正在形成不同流派,這曾經是中國白酒的過去,也應該是中國白酒的未來;因為多元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需要白酒的五彩繽紛,因為產區(qū)、文化是白酒品牌的價值源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地域的也可以是中國的,比如洋河藍色經典的成功。

再說一下小產區(qū)的概念。在洋河學習到了一個概念,“蘇格蘭威士忌產區(qū)、法國干邑產區(qū)、中國白酒綿柔型產區(qū)(黃河故道濕地)”——世界三大濕地釀酒產區(qū);再聯(lián)想到上次去巴彥淖爾,一直認為是沙漠和草原,而恰恰不對,處于黃河“幾”字頂部的河套平原,實際上也是黃河中上游最大的一個濕地保護區(qū),甚至連山東的景芝酒業(yè)也是處在山東最大的水庫形成的濕地保護區(qū)。成功自有道,出好酒也不是偶然的,至少有兩類小產區(qū)出好酒,一類就是上面發(fā)現的濕地保護區(qū),還有一類就是大家熟知的大江大河的邊上。背后有什么科學道理,可能需要請教宋書玉秘書長、徐巖老師等這樣的專家,但是從胡永松教授的“水(質)、土(壤)、氣(候)、氣(溫)、(微)生(物)”應該也不難理解。

長江名酒帶、淮河名酒帶、黃河名酒帶,這是大產區(qū),需要產區(qū)內名優(yōu)酒廠聯(lián)盟打造;濕地、三江口,這是小產區(qū),需要名優(yōu)酒廠品牌管理者關注;生態(tài)中國需要產區(qū)背書,健康趨勢需要產區(qū)邏輯,這很可能是消費者選擇白酒品牌的一個重要理由。

    關鍵詞:長江名酒帶、淮河名酒帶  來源:海納機構  呂咸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