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類營銷 >

用人的藝術謀略 幾首詩詞就已寫盡

2016-07-29 10:26  中國酒業(yè)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老板、老板、還是老板

企業(yè)發(fā)展的核心都在人身上。忽視這個問題,企業(yè)必將衰退乃至倒閉。

但凡做得好的企業(yè),基本上都是因為用對了人;但凡做得不好的企業(yè),基本上都是用錯了人,這已經成為一句正確的廢話。

用對一個人和用錯一個人,結果是大相徑庭的。沒有人想用錯一個人,但現實情況確實經常會發(fā)生錯誤。

老板總是抱怨下屬,這不是下屬的無能,而是老板的無能。人是老板請的,是老板用的。用人的責任在于老板。所以,老板最重要的崗位職責便是如何識人用人培養(yǎng)人。

厲害的老板大多能用對人。劉邦終于在蕭何的說服下,登壇拜將重用了韓信,在發(fā)展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對很多老板來說,自己如果不懂,那就敢于放權,但不要讓別人來承擔責任。企業(yè)是自己的,其他人是雇傭的關系,沒有誰會為未來承擔責任,不是承擔不起的問題,而是沒義務承擔的問題。企業(yè)既然是老板的,老板就必須做決策,不要指望別人來幫你決策。要么就把決策權交給能人,但不要把這事想得太過完美。

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曾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是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孝、恕、忠、信是他的核心思想。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內省、慎獨的修養(yǎng)觀,都極具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

曾子曾經說過:“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要想稱王,必須用師道相處的原則,如果你的下屬是可以稱之為師的這樣的人,這是成功概率最大的;用友也不錯,以友道待賢能的人,相互可以討論和研究;最差的便是用了境界不高、比較自私、喜歡說自己愛聽的東西的人,這種情況,事情便很麻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蘇軾有一首詩叫做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雖是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但其實在用人上非常明確地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游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由于人與人不同,看問題的角度的不同,思維模式不同,會有不同的判斷,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這首詩警示企業(yè)用人要多角度觀察,多維度思考。同時,也告訴我們,用人所長,避其所短,做不擅長或不愿意之事,必然失敗。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劉禹錫有一首詞叫做《浪淘沙》。其中說到: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逐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意思是淘金要千遍萬遍的過濾,雖然辛苦,但只有淘盡了泥沙,才會露出閃亮的黃金。詩人屢遭貶謫,但斗志不衰,精神樂觀,在邊遠的貶所雖然經了千辛萬苦,到最后終能顯示出自己不是無用的廢沙,而是光亮的黃金。

真正的人才是要經過檢驗也必須經得起檢驗的,要經過很多事情之后,才會知道到底是不是黃金。從這個角度看,如果你是人才,你大可不必悲傷,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放言五首》為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組詩作品,是一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詩。在這五首詩中,作者根據自己的閱歷,分別就社會人生的真?zhèn)、禍福、貴賤、貧富、生死諸問題縱抒已見,以表明對當時社會政治的態(tài)度并告誡世人。

五首詩中的第三首詩流傳最廣,是這樣寫的: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

這首詩以通俗的語言說明了一個道理:若想對人、事得到全面的認識,都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從整個歷史去衡量、判斷,而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賜蕭瑀》是唐太宗李世民寫的一首五言絕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這首詩是李世民賜給大臣蕭瑀的。這首詩盛贊蕭瑀的仁德。頌揚蕭瑀在動亂和危難時刻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一個臣子的忠誠和立場。后兩句寫知人善用,以反襯正,欲揚先抑,著意突出蕭瑀作為一個智者所具備的仁義之心。

對于員工來說,只有透過形形色色的工作表現、紛繁復雜的評價信息,綜合判斷推理,由表及里地揭開面紗,才能真正了解員工的個性特質。如果把識人比喻成一座冰山,第一境界則是觀測水上部分具體的、可見的行為事件;第二境界則是探尋水下部分潛在的、深層的個性特質。

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

屈原在《楚辭·卜居》中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其喻意是人才各有長短,在使用上不必求全,在用才上要揚長避短、量才適用。顧嗣協是清代康熙帝時期的著名詩人,他寫了一首詩叫做《雜興》,其中說:“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詩中形象而生動地闡明了一條重要的用人原則:揚長避短,因才適用。

人才自古要養(yǎng)成,放使干宵戰(zhàn)風雨

《離騷》中屈原以香草為喻,寄寓了廣育人才的理想:“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屈原希望“冀枝葉之峻茂”,主張“舉賢而授能”。柳宗元則以樹木為喻,對人才的缺乏培養(yǎng)表示憂慮,他在《行路難》中說:“南山棟梁益稀少,愛材養(yǎng)育誰復論”。陸游對人才的培養(yǎng)和放手使用是直抒胸臆:“人才自古要養(yǎng)成,放使干宵戰(zhàn)風雨”。主張對人才要在實踐中培養(yǎng)。

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

吳起是中國戰(zhàn)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吳起投奔楚國后,楚悼王任命吳起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擔任令尹后的吳起在楚國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楚國變得非常強大。但據說吳起的口才不好,有大舌頭。司馬遷在《史記》中描述了“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這句話來形容吳起。就是說能夠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夠說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夠說出怎么做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夠做得好這件事情。

今天,我們說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口才好,他只能做不能說;而有理論知識的人實踐能力不一定好,他只能說不能做。 就是說能夠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夠說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夠說出怎么做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夠做得好這件事情。

其實,國內外的那些可以生存百年以上的企業(yè),無一不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優(yōu)良體系。隨著時代的變遷,體系也在不斷的更新完善,適應著時代的變幻。這對與國內的企業(yè)來說,也是具有很強的借鑒作用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美。換個角度,人人都有價值,用人主要是用人之美。對于老板來說,要善于發(fā)現這種美;對于員工來說,要善于展現這種美。

要想留住人才,必須創(chuàng)造留才的平臺。天天請客吃飯是沒用的,即便員工心存感激,甚至不愿挑明,但終究會離開你的。

    關鍵詞:酒類營銷 詩詞歌賦  來源:酒兔圍  王德惠
    商業(y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