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佳釀網 > 酒類營銷 >

葡萄酒如何實現市場暢銷

2016-08-05 13:53  中國酒業(yè)新聞  佳釀網  字號:【】【】【】  參與評論  閱讀:

葡萄酒市場推廣,沒有創(chuàng)新只能死路一條!

當前,我國消費升級將從商品消費驅動轉向服務消費驅動,從傳統(tǒng)消費驅動轉向新興消費驅動,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增加和“80后”、“90后”成為主力消費者的趨勢必須得到足夠重視。

很顯然,要做好葡萄酒非常的不容易。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創(chuàng)始人于斐老師指出,那些企圖依靠人口紅利、政策紅利和資本紅利而不是通過賦予產品和服務更多的生活形態(tài)、內容生產和人文關懷內容實質來獲取競爭優(yōu)勢的企業(yè)必定會因粗放式發(fā)展而被商業(yè)叢林法則所淘汰,今后葡萄酒市場營銷有10大趨勢:

1、品牌化經營;

2、品質過硬純正;

3、線上線下組合渠道運作;

4、打造個性品牌;

5、跨界營銷;

6、細分需求趨向中高端;

7、渠道媒體化、平臺化、扁平化;

8、傳播整合化;

9、健康情感營銷成熱門;

10、資本運營。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老師認為,一些企業(yè)在發(fā)展中難免缺乏預見性,其實計劃趕不上變化不可怕,怕的是以過去的成功拒絕今天的變化,以今天的情況推斷未來的發(fā)展,以戰(zhàn)術的方法代替戰(zhàn)略的謀劃。在現階段消費升級驅使下,長期以來形成的消費模式將得到糾正,良好的消費體驗成為商業(yè)模式構建的核心要素,消費定制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同時旗幟鮮明地闡明了進口葡萄酒為什么失敗的七種原因:

一、沒有品牌訴求;

二、沒有品類聚焦;

三、缺乏打造品牌戰(zhàn)略決策和思維;

四、企業(yè)的核心價值、產品定位和利益主張不能清晰得到表述并被消費者認知;

五、經驗主義行事,對經銷商缺乏增值服務;

六、資源缺乏整合;

七、缺乏情感培育和互動體驗。

其實,葡萄酒作為一種舶來品,國人并沒有那種出于文化傳承角度的商業(yè)信仰,那為何不進行突破,摒棄所謂的葡萄酒文化呢?從本質上說,葡萄酒是一種商品,而且是快速消費品,所謂的葡萄酒文化只是這種商品的附著物。因此,很大層面上,葡萄酒要從真正的目標消費者的需求入手,善于講述隱藏在需求背后的故事,那樣才能誘導消費,正如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老師所多次強調的那樣,當一種文化成為商品的累贅,這種文化就應該被廢棄。

而從行業(yè)興起開始,概念營銷作為中國葡萄酒行業(yè)屢試不爽的營銷“利器”可以說在市場上“屢建奇功”,為行業(yè)的發(fā)展壯大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市場上出現的葡萄酒概念更是令人目不暇接,例如陳釀、窖藏、窖釀、年份酒、莊園酒、酒莊酒、橡木桶干紅、產區(qū)酒、小產區(qū)酒等等。葡萄酒企業(yè)可以創(chuàng)造概念進而推廣概念,這些都無可厚非,而且在不小程度上還有助于葡萄酒文化的培育。但是,當我們的概念營銷一次次得被媒體“曝光”,“丑聞”一次次把中國葡萄酒行業(yè)的集體誠信品牌推向前臺的時候,也該是我們靜下心來進行反思的時候了。概念營銷作為一種企業(yè)慣常使用的營銷手法,如果企業(yè)在應用過程中“不為消費者考慮、不設道德底線”,那就有被濫用的嫌疑了。

葡萄酒企業(yè)要想擺脫尷尬的處境,不在于玩出什么新的概念,而是如果立足企業(yè)本身,把產品品質做好,把企業(yè)品牌做強。我們是否應該在“概念營銷”與“產品質量”之間尋求到一個良好的平衡點。在保證產品基本質量的基礎上再來做好“概念”一事。另外,概念與葡萄酒價格之間的差距不要過大,也就是要避免市場概念所帶來的“價格泡沫”(創(chuàng)造出新的概念,相應的是葡萄酒在終端的超高價格)。當然,這是一對矛盾,但是,如果出現所謂“價格泡沫”,也為不負責任的市場追隨者“搭便車”提供了濫用概念獲取超額“不義”回報的誘因,最終毀損的還是領導者品牌甚至是行業(yè)的信譽。

事實上,找到一個支點,喚起國人對于葡萄酒消費興趣的努力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但是葡萄酒還是高高在上地停留在市場高端的意識中,停留在少數精英、葡萄酒愛好者苛刻的葡萄酒消費方式中。哪怕現在很多進口葡萄酒品牌把價格降到了每瓶百元以下,許多人還是對葡萄酒敬而遠之。到底是堅守原汁原味的葡萄酒文化還是擺脫其束縛,這是一個問題。其實,讓人矛盾的不僅僅是葡萄酒的飲用方法,還有作為葡萄酒文化一部分的產地、年份問題。進口的葡萄酒品牌在國內打造品牌時,都在強調自己的酒莊,強調自己的釀造工藝,但是那些拗口的產地、酒莊名字,消費者很難記清楚。而且,很多時候,不同的酒莊、不同的葡萄酒只是有很細微的區(qū)別,如果不是一個葡萄酒行家,很難體會出不同葡萄酒的細微差別,并且樂此不疲。

品牌是什么?

如果品牌無法被消費者認知認可,不就成了自娛自樂嗎?

不難看出,現在很多葡萄酒從業(yè)者都是盲目跟風,處于集體無意識狀態(tài)。如果絕大多數消費者很難體會出不同葡萄酒的細微差別,為什么還要投入大量的資源逼迫消費者培養(yǎng)味蕾對葡萄酒的敏感度呢?所謂的營銷,難道不是以產品適應消費者嗎?但是具體到葡萄酒,卻是消費者在適應產品。即使消費者需要教育,但教育了這么多年不見成效,說明此路不通。

如果能夠有一天,消費者、企業(yè)和行業(yè)在概念營銷的波瀾壯闊中共同健康進步,才能說明我們在嫻熟地應用營銷手法的同時,更具有了追求理性成功的智慧。

除了品牌,如今絕大多數葡萄酒都不擅長根據情感體驗和功能需求來編故事、講故事、賣故事外,渠道也是當前葡萄酒運營中比較混亂的一塊。

事實上,國內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出現真正有生命力的葡萄酒終端運營商。進口葡萄酒對于國內快速消費品主渠道完全沒有話語權,很多時候葡萄酒是跟在白酒后面亦步亦趨。無論是餐飲渠道還是商超連鎖渠道,葡萄酒基本上是在延續(xù)白酒的路徑。即使是在讓許多葡萄酒品牌津津樂道的夜場,也因為其混亂不堪,變得不可倚重。此外,還有西餐廳的小眾消費、團購的不穩(wěn)定性、B2C模式受到的限制和消費者不認可的問題。事實上,如果嫁接上互聯網,葡萄酒做電子商務是個很不錯的想法,但是葡萄酒酒瓶易碎,這使得葡萄酒的物流成為一個硬傷,成為葡萄酒電子商務的一個瓶頸。

葡萄酒推廣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中國依然缺乏葡萄酒評級的國家標準及行業(yè)標準,很多時候葡萄酒的等級都是企業(yè)自說自話;葡萄酒的進口商在渠道建設方面,基本上采用的是比較原始的招商代理方式,一些葡萄酒進口商甚至對連鎖加盟等先進的商業(yè)模式一無所知。此外,葡萄酒行業(yè)尚未建立起從業(yè)者的職業(yè)認證體系,國際職業(yè)認證進入中國不過兩年時間,專業(yè)人才極度匱乏。這些都是限制葡萄酒市場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葡萄酒業(yè)一直在變化,正如葡萄酒業(yè)的發(fā)展逐漸分出新世界、舊世界一樣。舊世界強調的天然、手工、木桶釀造儲存、苛刻的品質條件,最終被新世界的工業(yè)化、不銹鋼塔發(fā)酵、釀造方法所改良,這多多少少說明葡萄酒業(yè)也在應對市場變化。新世界的釀造者正在通過試驗調整葡萄酒來適應消費者的口味,他們開始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釀造葡萄酒,而不是像舊世界那樣,保守而矜持,自以為是地決定生產什么樣的葡萄酒,并且冠以文化之名,從骨子里透露出一股傲慢。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創(chuàng)始人于斐老師指出,在這個社會化媒體時代,更加彰顯消費者的人性、個性和主動性。只要企業(yè)能以趣味性、娛樂化、大眾化來吸引眼球和市場關注,以利他性、價值觀、概念驅動、價值認同來誘導客戶購買,以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來改變客戶固有的看法、打破已有的市場平衡,并在互動和娛樂中引導市場和消費者對其產品特點的關注,就能創(chuàng)造新的商機,就能贏得更大的發(fā)展。因此,要善于在體驗故事化上下功夫,就是把消費者與產品的關聯和體驗,用故事的形式表達出來,讓消費者對號入座,樂在其中。另外,葡萄酒的文化牌不能丟,但是不能所有的葡萄酒品牌都打文化牌。目前,國內葡萄酒市場上不同層級的品牌沒有分隔開來,都在打文化牌,講究產地,講究酒莊文化的背書。事實上,真正需要打文化牌的是那些高端葡萄酒品牌,比如頂級葡萄酒拉菲、拉圖,它們的消費對象是對價格不太敏感、掌握了葡萄酒的品鑒方法、有著特別偏好的葡萄酒愛好者。而更多的葡萄酒品牌應該跳出傳統(tǒng)葡萄酒文化的窠臼,回歸其快速消費品的本質。

如果葡萄酒回歸快速消費品的產品定位,不談文化,只談使用價值,談葡萄酒特有的減肥、美容保健功效,又將如何呢?

國內的葡萄酒企業(yè)為什么在做市場培育和消費者教育的時候,不從更能引起消費者關注的健康、養(yǎng)生、美容等角度入手,而非要從繁瑣到讓人厭煩的葡萄酒文化入手呢?1991年,美國一家電臺重點介紹了葡萄酒的神奇功效,葡萄酒含有抗氧化劑,可以抑制細胞衰老、改善人的心腦血管狀態(tài)、預防癌癥,葡萄酒立刻成為“健康食品”,在美國市場的銷量上升了44%。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老師認為,如果國內的葡萄酒業(yè)找對了路子,真正找準了消費者的需求導向,擅于編故事、講故事、賣故事,而不是所謂的刻意強調文化訴求和文化導向,那么出現爆發(fā)式增長不是什么難事。

目前進口葡萄酒營銷存在如下10種流行癥狀:

一、 訴求不明

眾所周知,進口葡萄酒啟動市場,要有差異化的訴求,要將自己變成一個媒體機構,直接與其用戶和公眾互動,對消費者進行獨特的利益承諾,但市場而從行業(yè)興起開始,市場上出現的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葡萄酒概念令人著實搞不清楚,例如陳釀、窖藏、窖釀、年份酒、莊園酒、酒莊酒、橡木桶干紅、產區(qū)酒、小產區(qū)酒等等。一次次的用這些消費者并不了解的概念在市場上鼓噪,又怎么吸引消費者的興趣呢?

二、 賣點不集中

獨特賣點是什么?

就是緩解客戶的痛苦、解決客戶的問題、去除客戶的噩夢。新的葡萄酒產品在上市運作中總要從中尋求新的賣點,但由于立足點不同,一些代理商不是從市場感覺出發(fā),而是從自我認同自我欣賞角度來創(chuàng)意產品的賣點,停留在市場高端的意識中,停留在少數精英、葡萄酒愛好者苛刻的葡萄酒消費方式中。哪怕現在很多進口葡萄酒品牌把價格降到了每瓶百元以下,許多人還是對葡萄酒敬而遠之。

到底是堅守原汁原味的葡萄酒文化還是擺脫其束縛,這是一個問題。

其實,讓人矛盾的不僅僅是葡萄酒的飲用方法,還有作為葡萄酒文化一部分的產地、年份問題。進口的葡萄酒品牌在國內打造品牌時,都在強調自己的酒莊,強調自己的釀造工藝,但是那些拗口的產地、酒莊名字,消費者很難記清楚。而且,很多時候,不同的酒莊、不同的葡萄酒只是有很細微的區(qū)別,如果不是一個葡萄酒行家,很難體會出不同葡萄酒的細微差別,并且樂此不疲。

三、品牌張力欠缺

品牌即是對體驗的承諾,營銷的本質即人性。

因此,葡萄酒企業(yè)要想方設法塑造不一樣的人格,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始終如一的堅持品牌核心價值主張。

有人說品牌是一種符號。其實,說穿了,品牌就是你選擇的理由。你購買一個包,你為什么要選擇LV、古奇?難道沒沒有比它們更好的嗎?不是。因為它們是一個在圈子里大家都知道的品牌。我們都生活在圈子里,品牌首先要在圈子里被眾人所熟知,否則,它太小眾難以產生銷量。其次,一個好的品牌,必須被更多圈子外的人所熟知。品牌,就是讓你有了一個理由,一個可以炫耀的理由,一個可以選擇的理由。

而我們進口葡萄酒的品牌效應在哪里?

首先進口葡萄酒很多連品牌都沒有,何談品牌效應?

說進口葡萄酒連品牌都沒有一點都不夸張,消費者看到這么多進口葡萄酒品牌,根本記不住,也分不清,而且都差不多,怎么記住?人們買東西都有一種心里:買自己熟悉的東西,也就是買保險。因此,不知不了解的,一般不會選擇。而且,中國消費者根本不知道怎么來區(qū)分葡萄酒的質量等級、年份、產區(qū)等。很多人都沒有去過國外,誰知道那個產區(qū)怎么好與不好?年份好與不好也只不過是別人說而已,我們自己根本不知道。

消費者怎么選擇?

消費者憑什么選擇?唯一的出路只有品牌。只有有了品牌效應我們才能成為消費者選擇的對象。

因此,品牌資產的積累和內容生產是一個長期連續(xù)的過程,不能固步自封,更不能盲目跟風、朝令夕改。企業(yè)要結合自身的資源優(yōu)勢、產品優(yōu)勢、市場優(yōu)勢等多種要素,對品牌資產和內容生產進行積累與整合。在品牌資產和內容生產的積累過程當中,樹立起品牌的關懷、信心、誠實、愛心等核心主張非常重要,要配合產品的功能性定位,確立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一種良好的誠信關系。

四、渠道控制薄弱

目前,中國葡萄酒市場存在著渠道多樣性和相對壟斷性(進場費),使得市場條塊分隔,極其復雜,這要求酒商不僅需要相對雄厚的資金做為市場投入,更需要正確的戰(zhàn)略和靈活多變的戰(zhàn)術組合。而國內的進口葡萄酒代理商絕大多數在資金實力上處于劣勢,即使國外葡萄酒商資金雄厚,但是在縱橫交錯的中國葡萄酒市場面前,也需慎之又慎。

面對這種情況,搶占國產酒份額是進口葡萄酒發(fā)展壯大的必然選擇。在競爭對手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區(qū)域市場找到突破點而異軍突起。某些國產強勢品牌由于區(qū)域戰(zhàn)線拉的很長,渠道范圍很寬,在資源分配上就難以平均,必然呈現出很多薄弱區(qū)域和薄弱渠道,加上國產品牌多是采用代理制,由于歷史原因,代理政策比較粗放,廠商矛盾越來越突出。由于資源有限,三大品牌不得不將主要資源和精力放在其主要戰(zhàn)場上,去維護鞏固其現有利益,這給進口葡萄酒通過“內容生產+產品形態(tài)+渠道占有”制造了切入機會。

關鍵詞:葡萄酒 營銷策劃 市場  來源:藍哥智洋  于斐
商業(y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