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國白酒行業(yè),一場外資“入侵戰(zhàn)”的序幕正徐徐拉開。這是繼2004年啤酒企業(yè)被并購,2005年葡萄酒行業(yè)并購之后形成的第三波外資并購高峰,只是這次并購來得似乎更猛烈。
可以說,從2006年到2011年,白酒行業(yè)贏得了越來越多國際資本的青睞。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加速了白酒行業(yè)的優(yōu)勝劣汰,很多外資看中了這個洗牌的機會,入主白酒業(yè),期望在這其中分得一杯羹。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白酒外資并購第一案
2006年12月12日,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發(fā)布公告稱,該公司控股股東東都盈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已于2006年12月11日簽署協議,將其持有的四川成都全興集團有限公司43%股權轉讓給世界酒業(yè)巨頭帝亞吉歐。轉讓后,帝亞吉歐將間接控制水井坊16.64%股份。持股比例僅次于全興集團,成為水井坊第二大股東。
自此,水井坊變成了第一家白酒中外合資企業(yè),開創(chuàng)了外資收購中國白酒企業(yè)的先河。
公告發(fā)布后,時任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許勇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12月11日是中國加入WTO五周年紀念日,標志著中國加入WTO過渡期的結束,帝亞吉歐和水井坊選擇在這一天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就是希望雙方在國際貿易合作中實現強強聯合。
的確,自2001年中國加入到WTO,在“限制外資對名優(yōu)民族白酒產業(yè)的并購或控股”的政策保護下,白酒行業(yè)成為外資在中國沒有涉足的產業(yè)之一,雖然多年來沒有被外資的競爭所打擾,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名酒走出國門的步伐。
據統(tǒng)計,2005年,全國白酒出口量為3242千升,僅占全國白酒總量的0.06%,出口100千升以上的企業(yè)只有8家。聞名中外的茅臺酒出口量為52千升,僅占總產量的0.62%。優(yōu)勢品牌尚且如此,其他品牌更不用說了。而同為烈性酒的俄羅斯伏特加每年對外出口量達到6萬~7萬千升。
與正雄心勃勃“走出去”的其他行業(yè)相比,中國白酒的國際化已經成為業(yè)界不得不說的尷尬。再加上白酒企業(yè)依靠自己的能力走出國門困難重重,因此,與外資“聯姻”自然成了一種合理的方式。
業(yè)內專家指出,在與外資“聯姻”的同時,企業(yè)可以引入國外企業(yè)先進的管理和設備,提升核心競爭力,這也是名酒企業(yè)除了走出國門以外的附加值。而對于水井坊來說,帝亞吉歐的注資,向外,拓展了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和銷量;對內,則為其與眾多國內白酒巨頭分庭抗禮提供了更堅實的基礎。
不過,在這場并購戰(zhàn)中,帝亞吉歐受益更多。
由于地方保護和消費者偏好的問題存在,帝亞吉歐通過并購,繞開了行業(yè)壁壘,贏得中國市場的準入條件。同時,由于水井坊是地方酒企,并購也獲得了地方政府優(yōu)惠的投資政策支持。
此外,因為第一個入駐中國白酒市場,帝亞吉歐也優(yōu)先獲得相關的市場資源,包括市場網絡資源、物質資源、人力資源以及關系資源等,這些優(yōu)勢資源都成為這個洋酒巨頭未來進一步擴張中國市場并實現低成本、高效益、大規(guī)模發(fā)展的必要保障條件。
因此,我們也看到,在此后的的十幾年中,帝亞吉歐并沒有停下收購的腳步,而是一步步將水井坊納入自己的版圖中。
2008年7月,帝亞吉歐增持6%股權,持股比列達到49%,距離控股僅剩一步之遙。一年半后的2010年3月,帝亞吉歐進一步收購盈盛投資所持有的全興集團4%的股權,股權增加至53%。
直到2013年7月,帝亞吉歐收購四川成都水井坊集團有限公司剩余47%股份,成為四川成都水井坊集團有限公司唯一股東。“水井坊集團”企業(yè)性質由中外合資轉變成帝亞吉歐全資擁有的外商獨資。
雖然幾經沉浮,白酒行業(yè)也經歷了兩輪調整,但在帝亞吉歐的帶領下,水井坊的營收從2006年的8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28億元。這場中國白酒企業(yè)第一次與國際資本的親密接觸無疑為中國白酒開啟了一扇全新的大門?梢哉f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也為后來者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看漲中國巨大的酒類消費市場
其實,在2006年,欲借助國際資本加速自身發(fā)展的白酒企業(yè)不止水井坊一家,上半年傳出帝亞吉歐欲收購西北地區(qū)的皇臺酒業(yè)消息,11月,美國摩根士丹利公司、美國橡樹資本管理公司等國際財團紛紛向山西汾酒拋出合作的“繡球”,這一切都顯示,白酒業(yè)對外資的“門戶開放”已經由內而外快速前行著。到了2007年,海外資本進入更是來勢洶洶。
2007年4月,古井集團發(fā)布公告稱,古井貢酒100%國有產權已于4月10日完全轉讓給了IBHL(國際飲料控股有限公司)。古井貢酒成為繼水井坊之后,第二個轉投外資“懷抱”的國內知名白酒。
據公開資料顯示,IBHL是ThaiBev完全控股的香港子公司,ThaiBev是一家泰國公司,其控股股東為泰國華裔首富蘇旭明。
與“泰國首富”在中國東部的并購行動“交相輝映”,西方酒企再次在中國西部掀起了并購浪潮。2007年5月16日,隸屬法國路易威登集團的酩悅軒尼詩酒業(yè)公司與四川劍南春(集團)公司達成了一項合作協議。
根據該協議,酩悅軒尼詩將擁有劍南春(集團)旗下四川文君酒廠有限公司55%的股份,劍南春持45%的股份。合資后的文君公司將成為酩悅軒尼詩公司投資在中國國內乃至亞洲的第一個生產性企業(yè)。
“水井坊、文君酒的被收購僅僅是一個序曲,中外酒業(yè)的本土大戰(zhàn)才剛剛開始,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白酒并購案發(fā)生。”2007年6月,時任北京盛華永道品牌營銷機構總經理雷永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06年白酒行業(yè)各個方面都經歷了一系列變化,外資的并購是必然趨勢,在中國這個資本天堂里,這類并購只會越來越多。”
自2002年開始,白酒行業(yè)逐漸步入發(fā)展的黃金期,中國的蒸餾酒市場絕大多數的份額由白酒牢牢占據。群雄逐鹿的格局使得白酒市場已經從產品經營進入到了品牌經營時代,而經營品牌所需要的強大資金為外資入駐提供了條件和發(fā)展空間,而白酒行業(yè)的高額利潤是其目光的主要原因。
從白酒上市公司的財務分析以及行業(yè)統(tǒng)計來看,龍頭企業(yè)的增長速度均保持在30%左右。許多高端酒類產品毛利超過七成。而被收購的白酒企業(yè),多是品牌價值突出、市場占有率較高、成長性良好的名優(yōu)白酒企業(yè),通過并購,雙方不僅能實現資源優(yōu)勢互補,還將為企業(yè)帶來非?捎^的收益,促進企業(yè)多元化發(fā)展,提高核心競爭力。
2008年7月,高盛旗下GSCP作為財務投資者,眼光瞄準了口子窖,出資2.65億元購買口子酒業(yè)25%股權。2009年12月,高盛再次出資9000萬元,將持股比例增至25.27%,共計投入3.55億元,成為口子窖第一大股東。
與其他外資控股不同,高盛集團只是以財務投資者介入口子窖,并不參與公司生產經營。
因此,在2016年6月,口子窖上市限售流通時間一年期滿之后,高盛開始減持股份,回籠資金。到2017年,高盛徹底退出口子窖時,9年里共計獲得了約40億的回報,可以說是賺得盆豐缽滿。